其实,不采用全国统一卷的原因并不复杂,其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维护高考的相对公平,使每一个地区的考生都能够真实地发挥自己的才能。
自从1952年高考制度确立以来,一直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,仅在1958年实行过一次分省命题,后来又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。
1977年恢复高考时,由于时间上比较仓促,加上高考已中断多年,各省考生学业水平相差较大,所以这一年的高考实行的也是分省命题,次年就恢复全国统一命题了。
到了1985年的时候,上海市成为高考改革试点城市,开始了自主命题,自此不再使用全国统一卷。
在2001年之前,除了上海之外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,基本上都是使用全国统一卷的。也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中,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,促使北京在第二年也做出了高考自主命题的决定。
在2001的高考中,北京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是重点本科454分、本科429分、专科360分。而使用同一张高考试卷的山东,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是580分,本科539分,专科509分。
毫无疑问,按照这么个情况来看,确实山东的考生要吃亏一些,因为相同的分数在北京能读重点本科,但是在山东连大专都念不了。
所以青岛3位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张同学、姜同学、栾同学坐不住了,她们联合起来请了一名律师,一纸诉状将教育部告到了最高人民法院。
在2001年的高考中,张同学文科成绩506分,栾同学文科成绩457分,姜同学理科成绩522分。而她们因为山东录取分数线过高,所以没有被理想的院校录取。
因此,当高考结束后,她们以“各地录取分数线差距过大,剥夺了她们上大学的权利”为由将教育部告到了最高人民法院。
不过,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并没有受理这起案件,原因是管辖权错误。
虽然这起案件并没有被受理,3名女生也没有按照正常流程继续起诉,但这件事在当年却引起了轩然大波,教育部也不得不出面对此进行回应,并且表示已经着手开始研究高考改革的问题。
因此,2003年的时候,北京宣布在这一年的高考中采取自主命题。
到了2004年,高考采取自主命题的省份进一步增多,从之前的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一下子扩大到11个省市,并且此后一直在扩大。
很多人不理解,奇怪为什么不采用全国统一卷。其实,各地采取高考自主命题的主要目的,也是为了维护高考的相对公平,并不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。
因为不同省份之间在教育资源、生源素质等方面有很大不同,所以自主命题无疑会更契合本省的实际教育情况,也更能真实地反应本省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,更有利于达到人才筛选的目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