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后,她再次参加“推新人”大赛,这一次,凭借扮演“盲女”的角色,她一举夺得全国冠军。当时,她才17岁,尽管前路坎坷,但她终于从“别人说你不行”的话语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曙光。
然而,成名后的谢娜并没有立即进入光鲜亮丽的娱乐圈。她的角色依旧是那些不被重视的小配角,像是“大丫鬟”,但她的演技却充满了亮点。每次出演那种几乎没有戏份的小角色,她都能让它们充满喜感,逐渐吸引了不少导演的关注。那个时候,她还只是一个在北京片场默默拼搏的四川女孩。
谢娜在北京过得并不容易。每到夜深人静时,她会偷偷躲在宿舍里,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,内心充满了愧疚——她拿不出几百块钱寄回家,而家里为了她的梦想,早已付出了太多。但她并不知道,家里的父亲早已默默为她承担着所有的经济压力,甚至差点将家里的房子卖掉,只为了让她在北京再待一段时间。当她得知这些幕后故事时,眼泪已经止不住流下来,但她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——无论如何,都要在娱乐圈立足。
于是,谢娜毫不犹豫地开始跑剧组,自己主动推荐自己,甚至和制片人谈薪水,气场强大得让对方一时无言。也许这就是她能走到今天的原因:她从来不怕失败,也从不低头。
转机出现在《少年方世玉》这部剧中。虽然最终大火的不是她,而是张卫健,但谢娜的命运却因此发生了改变。当时,张卫健因为档期原因,临时缺了女主角的位置,谢娜就顺势填补了空缺。而这一填补,竟然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。正是在这次机缘巧合中,谢娜的主持之路正式开始。
在《快乐大本营》中,谢娜带着她的天性和独特的魅力,很快成为了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她的主持风格,热情、直接、敢说敢做,甚至敢模仿嘉宾唱跑调的歌,或者插话打断某些人——这一切让观众又爱又恨。虽然节目中不少人批评她的风格过于“疯癫”,但谢娜却从不为自己的表现道歉,因为她知道:观众要的是乐趣,而不是主持人一本正经的说教。
2006年无疑是谢娜的“巅峰年”。那一年,她几乎出现在了每一档综艺节目中,从主持到演唱、跳舞,再到出书、录专辑,她的跨界能力简直让人惊叹。媒体甚至给这一年取了个名字——“谢娜年”。她将“综艺内卷化身”这一标签完全地演绎得淋漓尽致,成功地用她的“不按常理出牌”赢得了观众的心。
谢娜在那时不仅推出了畅销书《娜是一阵疯》,还出演了话剧《暗恋桃花源》,凭借不懈努力,她获得了最佳女主奖项。而她的专辑《菠萝菠萝蜜》也大受欢迎,成为了许多人手机里的彩铃。
这些表面的光鲜亮丽,背后却是无数个不为人知的辛苦日夜。白天排练话剧,晚上录音,深夜还要准备新节目,谢娜的生活几乎是被分秒把控的。她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,自己因为太累而失眠,却也从不吃药,而是用将一个苹果放在枕头旁自我催眠。她说:“这是我能给自己的唯一暗示——坚持下去。”
而她的事业蒸蒸日上,爱情也没被遗忘。说到谢娜,就不得不提到她的丈夫——张杰。早在张杰参加《快乐男声》的时候,谢娜便已经是台前幕后最坚定的支持者。她为张杰的比赛伴舞,眼神复杂的支持让无数CP粉疯狂。起初,大家都认为这只是炒作,但谢娜自己却坦言,这段感情完全是她主动追求的。
如今,三孩之父的张杰和谢娜依然恩爱如初,他们会在社交平台上互相祝福,送上甜蜜的惊喜。而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,两人始终不予回应,因为他们的信任早已超越了任何外界的质疑。
当谢娜参加《浪姐》时,她不仅是嘉宾,还是创始人、主持人、见证人和发布人的四重身份,她把这档节目演绎成了她的“谢娜宇宙”。她凭借自己在节目中的强大存在感,成功拿到了话语权,成为了“综艺界”的核心人物。
谢娜的成功,离不开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,不管外界如何评判,她依然坚定地站在自己选择的舞台上。而她从一个不被看好的“小丫鬟”,逐步成长为娱乐圈最闪亮的“综艺咖”,这一切都离不开她永不放弃的努力和独特的魅力。
你可以不喜欢她,但你永远无法忽视她的存在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